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食品科学团队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

发布者:陈赜发布时间:2022-06-27浏览次数:1595

南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于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以及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以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为主要发展目标,以食品营养、健康膳食、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为学科主要发展方向,综合了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化学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结构和优势,研究方向涵盖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过程控制、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纳米生物成像、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交叉领域。

现面向国内高校,诚邀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2023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南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

一、团队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依托于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以及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目前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博士后5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25人;团队承担科研项目共计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在研经费逾2500万元;实验室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医学院,包括细胞实验室、免疫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合成实验室、热加工实验室、大型仪器间等,共计建筑面积2200 平方米;实验室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流式细胞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活体成像系统、凝胶成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大中型高端设备300余台,硬件设施完善。

二、导师简介

1王硕,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际食品科学院fellowIUFoST全球6名执委之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家组专家,“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指南编制专家组专家,“十三五”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编制专家组专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和天津市专利金奖各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50篇,其中1区论文230篇,影响因子5.0以上160篇,总影响因子>3000,总被引频次>10000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 290 次,2015-2021年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张燕,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过敏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食物过敏原鉴定及性质研究,热加工危害物的健康危害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得授权7项;参编教材两部;参与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食品科学与健康为主要学科方向,研究方向涵盖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过程控制、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纳米生物成像、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交叉领域。具体分为:

(1) 食品营养与健康

从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有效化机理、食品营养与人群慢病控制、食品营养与肠道健康等多角度深入探究食品与营养健康、安全的科学关系,达到预防和诊疗疾病的目的,并最终精确指导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2) 食品安全精准检测与诊疗一体化

新型前处理材料对食品基质的分离净化机理研究,高效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食品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为实现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提供可靠手段;基于实时纳米成像技术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研究,从仿生功能化、纳米自组装、多模态成像、诊疗一体化等角度研发创制多种新型功能纳米传感探针和生物成像体系,应用于食源性疾病的致病机制探究、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等。

(3) 食品品质与安全控制

针对传统热加工食品和发酵食品中产生的有害物,系统研究有害物的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作用机理;同时针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研究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组分结构、性质等变化规律和机制,以及对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开发兼具营养与安全的食品加工工艺。

(4) 免疫分析

针对食品中常见农药、兽药、生物毒素、食品非法添加物等小分子危害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物过敏原等,制备高特异性抗体,开发免疫检测新技术及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等快速检测产品。研究开发新型抗体标记技术,开发新型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免疫检测新技术。

(5) 食品微生物

针对典型食源性致病菌,综合利用核酸操作、蛋白组学、免疫识别等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致病机理、检测、控制研究;针对典型发酵工业微生物,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开展发酵危害因素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针对食品外源危害因素,开发基于基因工程抗体的快速识别技术。


四、招生要求

欢迎国内高校以下相关专业方向的2023届优秀本科生推免南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食品科学、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加工;

2、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3、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

欢迎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有志青年学子加入我们,一起奋斗!

招生咨询热线:(02285358060

电子邮件:liujingmin@nank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