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接触了新冠病毒污染物品,或由于访问了新冠病毒污染场所,而发生感染的事件陆续报道。多种冷冻食品外包装、环境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消息很多。那么,如何理解这些结果呢?
病毒的核酸检测是一个极其灵敏的检测技术。在正确取样的情况下,1毫升液体中可以检测到的病毒达100个拷贝左右。这是个什么意思呢?新冠病毒不是严格的球体,界于球体和椭球圆之间。我们按球体计算,球体积公式是4/3*πr^3,算出来体积是52.3万立方纳米。1毫升液体是1021立方纳米(1毫升等于1000立方毫米;1立方毫米等于1018立方纳米),数量级相差1015倍以上。大约相当于在太平洋中(太平洋的海水总容积达7亿多立方千米)能够找到一条10来斤的鱼,而这种鱼在太平洋总量只有100条。
从冷冻食品外包装或者是环境标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其真正的意义是:“在环境标本上检出了新冠病毒的核酸片段”,不一定是活病毒,也可能是病毒的“残骸”(一段核酸)。
那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环境标本就一定没有感染性吗? 不一定。一定要看在什么场景下发现的阳性。如果是在活体内(临床样本、其他生物体)发现,那么大概率是活的。如果是在环境(包括食品)内发现,则一定要看这个环境本身的场景及采取的措施来判断。
我们如何能够证明病毒是否还活着呢?回答是病毒培养。只要能从样本中培养出活着的病毒,就证明这份样本中一定存在活着的病毒。当然,对于新冠这样的病毒,做培养环境很苛刻,要在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操作。一些省级疾控中心,绝大部分地市级疾控中心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没有P3实验室。此外,病毒培养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疫情应对,时间就是生命,不能等到培养结果出来才做决策。在病毒培养前,通常会先做核酸检测,通过病毒的关键“一段基因”,看看病毒(或者病毒片段)是否“来过”。
核酸检测检测的是病毒的某一段基因而不是病毒本身。有条件的可以再做病毒基因测序,争取获得基因组全长序列,既可以区分是否变异,又可以看看这个病毒是不是完整的。
即使环境中真存在活病毒,就一定能够引起感染么?不一定,还要看病毒的“量”。 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切不可掉以轻心。进口水产包装污染导致疫情发生的现象出现好几次了。
对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检测,我们有一些想法。可和专业人士以及非专业人士商榷。或许对您我都有帮助。
1、对非临床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其公共卫生意义。精准防控。科学防控。
2、如果对物品(包括食品)经过严格消杀,即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有活病毒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3、从事非感染性新冠病毒材料研究、生产等相关单位,要高标准,严要求,尽一切努力,尽量杜绝病毒核酸对环境的污染。否则,一旦出现阳性结果,无法短时间得出培养结果,会造成社会负担。
稿件来源:尹 烨 陈唯军
作者单位: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大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