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 首页
  • 机构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各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党团建设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师资队伍
    • 人员概况
    • 院士风采
    • 高端人才
    • 全体教师
      •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 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平...
      • 新发病原体与生物安全
      • 营养与食品卫生
      • 环境与健康
      •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
    • 博士后
    • 兼职人员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科研项目
    • 学术专著与论文
    • 专利
    • 科研获奖
  • 资源发布
    • 南开公共卫生讲堂
      • 第一讲
      • 第二讲
      • 第三讲
      • 第四讲
      • 第五讲
      • 第六讲
      • 第七讲
    • 全国公卫学科发展院长...
      • 开幕式
      • 学术报告
      • 专家座谈第1场
      • 专家座谈第2场
  • 招生招聘
    • 招生信息
    • 人才招聘
    • 培养方案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学术会议
    • 国际合作
    • 来访学者
  • 开放课题
    • 课题概况
    • 申请通知
  • 仪器平台
    • 设备概况
    • 重大设备
    • 平台预约
  • Engilsh
    • Introduction
    • Faculty
    • Research
    • Contact information

南开释疫

  • 疫情预测
  • 病毒变异
  • 食品冷链
  • 环境消杀
    • 13
      2022-04
      关于上海新发新冠疫情的研判简报(2022.4.13更新)
      报告者: 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基本结论:上海市本轮新发疫情的发展,仍存在大的不确定性,或可期在5月底前结束。一、趋势预测自2022年2月24日新发的上海疫情,截至4月12日共有感染者(确诊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累计总和)254580例。EpiSIX预测其规模在335357~455758例之间(实际规模理论值为45~55万),停时(即零新增起点)在2022年5月14日至5月20日之间(最迟在5月底前)。目前其处于上升阶段。已在4月10日转入“受控”状态,是时其有效再生数的值为0.96,小于阈值1.0,随后一直下降到0.87。参见图1及表1。4月1日起的“上海市全域静态管理”效果评估:假若没有施行此“全域静态管理”直至4月30日,考虑“自然免疫”的效率(取“预防感染效率”VEs=25%,“降低病症效率”VEi=75%;上海人口总数取2500万),则此期间的有效再生数将从2.88下降至2.04,且至4月30日的实际感染规模的理论值将达到1618万(检出的感染者总数在6百万左右)。参见图2。二、住院床位压力预测我们主要关注危重症和普通型患者及部分轻症患者的住院需求。参考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病亡数据(0.6
    • 10
      2022-04
      关于上海新发新冠疫情的研判简报(2022.4.10更新)
      报告者: 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基本结论:上海市本轮新发疫情的发展,仍存大的不确定性,或可期在5月初基本平复。一、趋势预测自2022年2月24日新发的上海疫情,截至4月9日共有感染者(确诊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累计总和)179164例。EpiSIX预测其规模在244666~354371例之间(实际规模理论值为35~41万),停时(即零新增起点)在2022年4月28日至5月4日之间(最迟在5月15日前)。目前其处于上升阶段,需严密关注其发展及外溢风险。在4月7日已转入“受控”状态(其有效再生数在4月7日其值为0.95,小于阈值1.0;现有值为0.87,随后一直下降到0.79)。参见图1及表1。4月1日起的“上海市全域静态管理”效果评估:假若没有施行此“全域静态管理”直至4月30日,考虑“自然免疫”的效率(取VEs=25%,VEi=75%;上海人口总数取2500万),则此期间的有效再生数将从2.88下降至2.04,且至4月30日的实际感染规模的理论值将达到1618万(检出的感染者总数在6百万左右)。参见图2。二、住院床位压力预测我们主要关注危重症和普通型患者及部分轻症患者的住院需求。参考香港第五波疫
    • 06
      2022-04
      关于上海新发新冠疫情的研判简报(2022.4.6)
      报告者: 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基本结论:上海市本轮新发疫情的发展,仍存大的不确定性,或可期在5月初基本平复。一、趋势预测自2022年2月24日新发的上海疫情,截至4月5日共有病例(确诊数与无症状感染者数的累计总和)90342例。EpiSIX预测其规模在133294~166482例之间(实际规模理论值为19~24万),停时(即零新增起点)在2022年4月22日至4月28日之间。目前其处于上升阶段,需严密关注其发展及外溢风险。在4月4日后已转入“受控”状态(其有效再生数现有值为0.79,在4月4日其值为0.86,小于阈值1.0)。参见图1及表1。4月1日起的“上海市全域静态管理”效果评估:假若没有施行此“全域静态管理”直至4月30日,考虑“自然免疫”的效率(取VEs=25%,VEi=75%;上海人口总数取2500万),则此期间的有效再生数将从2.88下降至2.04,且至4月30日的实际感染规模的理论值将达到1618万(检出的病例数在6百万左右)。参见图2。二、住院床位压力预测我们主要关注危重症和普通型患者及部分轻症患者的住院需求。参考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病亡数据(0.60%)和吉林的95%均为轻
    • 15
      2022-08
      世卫组织对猴痘病毒变异体进行命名, 或许改变病毒命名规则
      孙亚民 刘斌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的首个病例是1970年刚果的一名9个月男婴,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猴痘病毒发现时还没有采用目前对疾病和病毒命名的最佳做法,相关疾病的名称也是如此,主要进化分支(变异体)则是根据它们已知的传播地理区域来确定的。例如:猴痘病毒共有两个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分别被命名为中非支系和西非支系。其中,西非支系病死率约为3.6%;中非支系历史上引起的疾病更严重,病死率约为10.6%,并被认为更具传染性。为避免污名化与歧视,世卫组织(WHO)考虑对“猴痘”重新命名,希望各界今后不再使用“猴痘”(Monkeypox)一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负责对病毒物种进行命名。ICTV目前正在进行猴痘病毒的命名工作。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和《WHO国际卫生相关分类体系》,为现有疾病指定新名称是WHO的责任。WHO正在为猴痘的新疾病名称进行公开咨询。关于猴痘变异体的命名,WHO于8月8日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来自全球各地的痘病毒学、进化生物学专家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审查了已知和新的猴痘病毒变体或支系的系统发育和命名方法。他们讨论了
    • 26
      2022-07
      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力浅析-BA.5具有更强的逃避宿主免疫能力
      孙亚民 黄森忠BA.5具有更强的逃避宿主免疫能力7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显示,奥密克戎BA.4和BA.5变异株引发了全球新一波感染浪潮,BA.5已经取代BA.2成为全球主要毒株。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截至7月初,BA.4和BA.5已占美国现有新冠病例的70%。其中,BA.5就占53.6%。那么BA.5与其他变异株相比在突变累计上有什么不同呢?目前BA.5 在全球的病例占比和后续发展趋势如何?BA.5 在致病力、传播力和免疫逃避能力方面是否有所增强呢?BA.5最早在南非出现,2022年2月-4月份期间在南非快速增长,并成为当地的主要流行株。虽然从命名上看,BA.4/BA.5与BA.1和BA.2似乎是姐妹变异体,但从演化关系上看,BA.4/BA.5和BA.2.12一样是在BA.2的基础上进化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是2021年末-2022年初在南非与BA.1、BA.2和BA.3被相继发现,因此被命名为BA.4和BA.5。(图1)图1. 不同变异体的遗传演化关系图 (来源:GISAID)为了更好的理解BA.2、BA.4、BA.5和BA.2.12进化关系最
    • 07
      2022-04
      新冠病毒的重组变异株XE是如何产生的?
      最近,在英国发现的由奥密克戎BA.1和BA.2重组产生的新重组变异株备受关注,该重组变体被命名为XE变异株。从之前的德尔塔克戎到现在的XE重组变异株,最近新冠病毒的重组变异体似乎出现的比较频繁。那么,新冠病毒的重组变异株是怎么产生的呢?XE重组变异株能否取代BA.2成为下一个主要流行变异株?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重组变异株是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个宿主细胞后,病毒的遗传信息发生交换,产生了与亲代差异很大的可遗传后代。变异体XE是由奥密克戎BA.1和BA.2重组产生,其基因组前10kb左右来自于奥密克戎BA.1(图1中的红色部分,共含有8个突变),后面的基因组序列来自奥密克戎BA.2 (共含有54个突变)。该变异早在1月16日就在英国公开的病毒测序序列里面存在。重组变异体XE的大部分突变来自于奥密克戎BA.2,因此它的很多病毒学特征与BA.2更接近。图1. XE变异毒株与原始毒株相比的突变位点新冠病毒的重组变异体是怎么产生的呢?病毒变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因突变,即病毒DNA或RNA在复制过程中产生错误,形成单个碱基或多个碱基的突变。另一种就是不同病毒间的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大多
    • 02
      2021-02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食品有传染性吗?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深受新冠疫情影响,近一段时间我国部分食品新冠病毒检测出现了阳性,既有使用了进口食品原料的国产食品也有进口冷冻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为打消民众对冷链食品安全性的疑虑,全国多地严抓生鲜冷链安全防控措施,并出台相关的严防严控标准。然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食品确实有传染性吗?目前对于新冠病毒检测采用RT-dPCR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目标物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该方法判别的是样品中是否存在病毒的遗传物质,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存在具有增殖能力的活病毒,因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在解读“食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这一问题时明确回应:“核酸检测主要针对的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无论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都有可能检出阳性,因此食品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只能说明它曾经被新冠病毒污染过;从全国各地对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核酸检测来看,总体阳性率较低,不到万分之一,总体污染量也较低。”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表示,“新冠病毒在食物中不会生长、不会繁殖,即使接触到食品表面的病毒,也不会
    • 30
      2020-12
      冷链食品与新冠疫情
      近日,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何多地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解释,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另外一个方面,近期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了。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总的来看,阳性率比较低,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据报道,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入到我国的进口冷链产品特别是冷冻生鲜食品不安全。由于新冠病毒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货品上只能是附着,而不能繁殖,只有进入人体内才会繁殖。新冠病毒附着在货品上的存活时长与货品材质及储存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
    • 30
      2020-12
      冷链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自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天津、青岛、山东、重庆等多地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而且疫情通过冷链输入境内的案例,也已出现多起。关于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安全、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介绍,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公众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应当首先对外包装表面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并做好手部清洁与防护。为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安全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小编再给您具体支几招。一、 选购过程u 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 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u 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u 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u 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商品,包括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 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二、 清洗加工u 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食材前要洗手。u 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
    • 26
      2022-12
      新冠病毒场所传播风险示意图 (基于情景模拟研究)
      近日以来,在全国多地,第一波遭受感染高峰的新冠感染者们已陆续转阴,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但人们仍十分担心重复感染的发生,同时目前仍未感染的人们该如何降低感染风险也备受关注。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也是造成大流行的原因之一。瑞士的科学家利用情景模拟器,用科学的方式快速评估不同场所内的感染风险。实验结果表明,人们进入通风良好的办公室、会议室、商店、餐厅以及乘坐出租车、公交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时佩戴好口罩,感染的风险较低,而出入迪斯科舞厅、乘坐长途汽车等人员较为密集且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或交通工具,即使佩戴口罩,被感染的风险也不低。另外,在一些开放式的办公室(面积大)或其他较为空旷的场所,通风良好,即使人们不佩戴口罩,感染的风险也不高,但是佩戴口罩的话,感染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我们根据文章内容制成了卡通警示图,仅供参考(详情请查阅参考文献)。当然,除了佩戴口罩和勤通风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保持居室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手机、电话座机、马桶圈、儿童玩具等是家人经常共用的物品,
    • 28
      2022-04
      北京市疫情传播链复盘图解
      2022年4月22日至4月26日,北京市累计报告113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05例。涉及8个区,包括朝阳区(69例)、房山区(20例)、顺义区(8例)、昌平区(5例)、丰台区(6例)、西城区(2例)、延庆区(2例)和通州区(1例)。涉及12个中风险地区和2个高风险地区。图1. 北京市本轮疫情及中高风险地区分布情况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轮疫情涉及学校、旅行团及多个家庭,短期内出现了多代病例,提示病毒传播隐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现有两条独立传播链条,为朝阳区涉及疫情和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涉及疫情。其中朝阳区涉及疫情包括老年旅游团、在校学生、装修从业人员引发的传播链分支。装修工人传播链引发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等家庭聚集性疫情以及外出聚餐相关联疫情(房山区窦店镇某火烧店和朝阳区护国寺小吃店均涉及超过10例感染者)。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在朝阳区潘家园的165号感染者,与装修工人、垂杨柳中学、护国寺小吃、火烧店、外卖人员均有联系,并通过社区、小吃店、学校等传播方式将传播链不断延长,造成了聚集性疫情的暴发扩散,截至目前,与该传播链相关的感染者已超70人。老年旅游团传播
    • 21
      2022-04
      山西省疫情传播链复盘图解
      自2022年4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报告5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感染者以来,截至2022年4月18日24时,山西省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已达290人。感染人数涉及太原(254例)、运城(16例)、朔州(12例)、晋中(5例)、忻州(1例)和阳泉(1例)等市。目前,本轮疫情传播链较为清晰,尚未发生除太原清徐县以外的社会面扩散,外溢风险较小,提示山西省疫情基本可控,总体呈现向好的局面(图1)。图1. 山西省疫情分布和累计感染人数本轮疫情主要发生在山西省太原市,其中朔州、晋中、忻州和阳泉均有太原关联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由两条传播链组成,分别为省外输入关联疫情和清徐韵达关联疫情。目前,省外输入关联疫情累计报告感染人数57人,河北邯郸鸡泽县输入关联病例33人,病例1号、2号从邯郸市鸡泽县返回太原时并未做好隔离措施,不知不觉将病毒带回了家里,继而通过家属和其他密接者继续将病毒扩散至单位、村庄等;上海天津输入关联疫情14人,该链首个病例从天津市抵达太原时,刻意无视自己的旅居史和活动轨迹,并且在健身房和奶茶店等空间较为密闭且人群集中的场所活动导致多人感染,造成疫情的扩散蔓延。目前,省外输入

新闻动态

更多
南开大学团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吴景陈赜)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王硕教授团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
  • 南开大学团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10.11
  • 南开大学与蒙牛集团携手成立营养研究联合实验室07.24
  • "中国轻工业特殊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揭牌仪式举行07.24
  • 研究院刘赵昆老师微课入选2022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故事思政”微课...05.25
  • 徐建国院士团队发现一种古老型沙粒病毒05.16

通知公告

更多
  • 202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01.18
  • 202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01.25
  • 南开公共卫生讲堂第七讲——袁志明研究员报...09.16
  • 南开公共卫生讲堂第六讲——王军志院士报告...07.06
  • 南开公共卫生讲堂第四讲——王佑春研究员报...04.19
  • 202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01.19

科研动态

更多
  •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在 Journal of ...12.31
  • 徐建国院士和徐建青教授团队在 Frontiers in ...12.29
  • 王硕教授课题组在JAFC期刊揭示膳食色氨酸对D-...05.11
  • 王硕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06.29
  • 张燕教授课题组在《Food Chemistry》期刊发表...06.28

资源发布

  • 全国公卫学科发展院长论坛
  • 南开公共卫生讲堂

学术活动

更多
  • 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
    报告人:袁志明研究员
    时间:2021-09-23 14:00
    地点:津南校区 综合业务西楼122报告厅
  • 我国生物药发展概况
    报告人:王军志院士
    时间:2021-07-08 14:00
    地点:津南校区 综合业务东楼114报告厅
  • 新冠疫苗的研发策略和应用实践
    报告人:邵一鸣研究员
    时间:2021-05-21 10:00
    地点:津南校区 综合业务东楼114报告厅

招生招聘

更多
  • 2025年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人才引进...01.14
  • 2024年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人才引进...08.01
  • 2024年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人才引进...01.22
  • 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诚邀您参加第八届南开大...09.04
  • 2023年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公开招...03.07
  •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2022年博士后招...08.16
  •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徐建国院士团队...03.08

常用链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医学院
  • 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
  • 南开大学财务处
  • 南开大学人事处

版权所有 ©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医学院邮编: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