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迎战奥密克戎:来自于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的前线研判报告(2022.1.21)

发布者:陈赜发布时间:2022-01-21浏览次数:10

202218日天津市新发新冠疫情,至121日总病例数(确诊与无症状感染者总和)是354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轮疫情是由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诱发的。排查出的在20211228日回到河南安阳的学生病例,显示该感染发生在首例发现时间18日的10天前。刚刚完成的120日天津全市的核酸大筛,只在本轮疫情的“震中”津南区新发现了8例;自18日以来,该区里的各地均按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行三级管理。为此,本团队在121日做了次会商,判断天津本轮疫情已在116日到达拐点(单日峰值点),并已进入收尾阶段。EpiSIX预测其最后规模在384例以内,停时在2022.1.25~2022.1.31之间。参见下图1

在本次团队会商中,大家还交流了一些个人经历和体会。

徐君(南开大学):我所在的合力园小区,恰在疫情“震中”津南区里。该小区封闭后,居民自发组建了很多微信群,帮助大家团购生活物资。其中三号楼的一对夫妻自己垫钱给大家购买物资,并负责分发派送,让我们十分感动。目前小区每栋楼下设有抗震救灾棚,市区来的党员干部在小区里做志愿者。我们目前生活正常,相信很快就会胜利。

王金杰(南开大学):我是做经济学研究的,所以特别关注天津疫情会不会严重。好在此次疫情控制措施科学、快捷、高效,除津南等几个有病例的区域外,天津其余地方都在疫情出现的7天后基本恢复了生活常态。

王兆军(南开大学):我们学院也组织了学生和教师加入到天津市的支援抗疫的万人大军里,尽了一份责任和义务。

白尧(西安市疾控中心):我也是咱们疾控口的,在西安战疫情。尽管咱们团队已在14日的研判报告里预测出西安疫情的停时(零新增)是在113日至19日之间,西安也在11819日连续两天零新增,但在昨天(120日)又发现了3例。这表明疫情末期控制的复杂性。

张新岩(锦州市疾控中心):天津战奥密克戎的经验,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徐铣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普通人好像没有太关注天津疫情,主要就是通过一些媒体报道,知道天津人对待疫情挺乐观的。

靳祯(山西大学):天津是国内首战奥密克戎,备受瞩目。已入收尾阶段,太棒了!

彭志行(南京医科大学):能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疫情防控注入专业力量,是我们的光荣,也可以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丰富的土壤!

魏凤英(福州大学):天津能在两个星期内基本控制住疫情,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黄森忠(南开大学):在2022110日,天津新发疫情的第三天,我们团队初步估算出其规模在350~567例之间,停时在2022.1.25~2022.1.31之间;参见图2。目前的数据显示,天津新发疫情的发展好于我们最初的估计(这同时也显示了天津本轮的应对措施如立即圈定封控管理区、在源头模糊的情况下实行大筛等等措施的有效性)。2022115日至121日这7天是天津疫情发展的关键期(以前多起较严重的疫情都是在此期间出现反弹),目前看来其发展趋势向好,疫情进入收尾阶段。国家卫健委和各地相关领导对我们团队的研判与预测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给我们鼓气和动力。在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和徐建国院士的共同指导下,我们团队在天津新发疫情的第三天(110日),就完成了对本轮疫情的规模和停时的估计,并立即呈送给有关领导参考。回溯看,我们团队在110日做出的初步研判与预测,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

我们团队的工作模式是:通过“疫情信息分析+模型预测”得出研判结果。首个目标是在首例被发现的两到三天内,应用团队在2020年基于概率模型构建的“首估法”(需要“疫情信息分析和概率模型”),对疫情的规模和停时做出估计,再提供给团队讨论。然后再结合EpiSIX预测系统跑出来的结果,再通过团队讨论形成最后的研判与预测结果。

通过会商,大家还达成共识:应该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探讨缩短隔离时间的可能性,减少社会负担,提高防疫效果;建立多部门参与、多学科融合的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

Tianjin(20220120)

1.  121EpiSIX给出的天津本轮疫情预测,采用数据长度为13天(2022.1.8~1.20)。预测停时:2022.1.25~2022.1.31。 预测最后规模:354~384例。

Tianjin(20220109)

2.  110EpiSIX给出的天津本轮疫情预测,采用数据长度为2天(2022.1.8~1.9)。预测停时:2022.1.25~2022.1.31。 预测最后规模:350~567例。图中的虚线表述一种可能的偏轨结果。